时间:2022-09-06 19:25:15 | 浏览:932
来源:【云南日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良好的发展局面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民俗风情,高效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十年来,云南文旅也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升级,科技赋能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旅行体验,文旅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给云南文旅带来了许多赞誉。这十年,是云南文旅人勤奋进取的十年,是值得记录的十年。在此背景下,文旅头条新闻网推出“云南文旅这十年”专题报道,聚焦云南文旅这十年的发展,遇见云南文旅在奋进中未来可期的“模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围绕云南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旅游发展要求,聚焦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围绕“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四大定位,结合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大健康、大文创、大旅游”三张牌,全市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十年来,昆明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昆明先后建成各类博物馆40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67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居全省第一、西部第二,昆明的历史文脉更加清晰。
文艺创作生产活跃繁荣,系列精品力作荣获省级以上奖项514项,情景剧《联大往事》等一批经典剧目正在遍布昆明古老街巷的近30个庭院剧场和小剧场生动上演,成为全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昆明的文化土壤更丰沃。
创意昆明、中国昆明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聂耳音乐合唱周、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30余个极具辨识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活动声名鹊起,昆明的城市文化品牌更加闪亮。
昆明坚持文化引领、项目引擎,推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园区、基地、楼宇、文化街区、特色小镇五级文创空间,共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级挂牌文创园区(基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占全省44.1%,昆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凸显。
昆明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50个重点项目已建成34个;21家文化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围绕将昆明市VR/AR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首批认定4家VR/AR产业园区,组建VR/AR产业发展联盟,昆明迈向建设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创意之都的步伐更加稳健。
提质增效、产业强市 文化和旅游业成为重点产业
十年来,昆明坚持产业立市,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服务业形成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创为重点的8大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87.7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601.67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55.3%提高到2021年的63.7%,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化旅游业方面,昆明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数分别从2012年的426.68亿元、4694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2387.22亿元、17411.81万人次。今年年初,昆明市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多措并举帮助和扶持涉旅企业创新业态、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自端午节以来,到昆旅游团队和人数明显持续增加。1—6月,昆明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04亿人次,总收入1190亿元。
此外,自2017年全省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昆明市持续高压整治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目前,收到旅游投诉,实现了5分钟响应、24小时内办结、办结率100%的目标。并在全省率先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制定实施昆明市地方标准《涉旅企业诚信评价》,促进行业自律,完成6万余家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建立“1+18+x”游客购物退货机制,成立“昆明市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设立县市区“分中心”18个、服务点3个、咨询点109个。自2019年4月25日成立以来,截至8月20日,共受理退货申请5643起,退款金额总计为3679.47万元。在游客密集场所,印制张贴“30天无理由退货”宣传海报和即时贴30.98万份。昆明以实际行动当好“30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排头兵,为所有来滇游客提供“消费满意,购物放心”的旅游环境,守好来滇游客满意而归的“最后一关”。
打造新业态、新产品 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围绕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机遇,不断提升发展首位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景区品质,引入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全省康养旅游引领示范区。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俊介绍说:“锚定发展目标,未来,昆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就是‘产品’两个字,只有死死抓住产品这个牛鼻子,做好项目和产品的规划策划,实施精准招商,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建设,最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昆明将进一步整合特色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市场体系,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业态创新、科技赋能旅游等转型升级,树牢新理念、构建新机制、培育新主体、讲好新故事、展示新形象、营造新生态,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昆明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中当表率做标兵。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报记者刘倩 文/摄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的重大使命。怎么样才算是世界级旅游城市?怎样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是个前无古人的大课题,没有既定标准,也没有可复制的经验。 “桂林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不应再把目光总是
中新社桂林6月9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广西桂林—阳朔漓江黄金旅游带上,总规划面积3907亩,投资160亿元(人民币,下同),将于本月26日正式开放,届时将为游客带来‘世界级乐园’的全新体验。”桂林融创
天津绝对是一个很适合短期旅游的城市,可能大家平时都忽略了它旅游这方面的资源。天津给人的感觉是宽容和亲切,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海河两岸就是天津最繁华的市区。在这里西洋与中式、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无论是漫步还是乘船,都别有
落霞似火,海水湛蓝,翠绿的热带植物中和着阳光的燥热,在海风间摇晃出片片荫凉。这原本是享受阳光与海浪的好时节,但突然而至的疫情,让这个以旅游著称的百万人口城市突然“冷”了下来。受访者供图
短短6天,三亚这个以旅游著称的百万人口城市,新冠感染者人数超过800例。据“三亚发布”最新数据,8月1日至8月6日,三亚此轮疫情已累计感染828例。此轮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发现于8月1日,随后短短几天新增病例数开始多点、多面散发,8月4日和5。
张家界张家界,地处于湖南的西北部,是湖南的地级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区域内最著名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而张家界原名为大庸,在1994年更改为张家界市,有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与桑植县,有著名景点天门山-张家
张家界和桂林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到这两个地方游玩的游客不计其数。最近,一位网友说,张家界的旅游口碑比桂林要好些,为什么呢?张家界是近年来旅游口碑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区整洁卫生,服务态度好。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和桂林一
北海是广西南部的一座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海洋景观和海洋资源,保留有非常原始的本土文化和人文气息。你会发现仅到此一游,就会记住它一辈子。来到北海,这几个景点千万不要错过,让你感受北海的别样风情与魅力。北海老街北海老街始建于1821年,这里的建。
经过十多天的攻坚行动,北海疫情快速增长势头终于得到有效遏制。8月3日0-24时,北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是自7月31日以来连续4天新增确诊在个位数了。截至目前,北海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76例,无症状感染者1431例。
十年来旅游人次翻了两倍 旅游总消费翻了近六倍阳朔: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进入暑期,漓江景区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图为漓江(阳朔段)游船络绎不绝。廖嘉琦 摄□本报记者周文琼 通讯员谢次娣 莫珍玲 实习生刘禹均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
广西重大文旅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仪式在阳朔县举行。(魏连秀 摄) 区、市、县领导出席广西重大文旅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仪式。(任安 摄) 阳朔县在广西重大文旅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仪式上新签约五个重大项目。(任安 摄) 阳朔县新城区水系建设
2021年以来,广西阳朔县阳朔镇以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克服新冠疫情和经济下滑压力影响,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形成了“红色引领生动力、绿色发展增活力、特色项目添魅力”发展大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
阳朔县旅游将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型升级,塑造“画里山水,栖居阳朔”旅居目的地新形象。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坚持“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型文化旅游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方面真抓实干,积极推动全县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实现了“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塑造出“画里山水,栖居阳朔”世界一流旅居目的地的崭新形象。走进
10月3日,在遇龙河景区,由竹排组成的720米长的“金色巨龙”在烟雾萦绕、如梦如幻的遇龙河上蜿蜒巡游。(白沙镇政府供图)周彦书记(左三)到兴坪派出所检查指导工作 通讯员黎俊 摄周彦书记(中)到高田镇调研考察乡村振兴 通讯员刘健荣 摄周彦